VDS比USDT 隐私与透明的博弈

2024-05-25 区块链达人

原创作者:千里眼社区——一灯师兄

根据统计机构Crypto Wisser的统计,自2020年初到现在为止,已经有75家中心化交易所因为各样的原因选择关闭。这些交易所的关闭原因部分是因为政府的打击治理,有的是因为“技术难题”,甚至有的交易所直接无声无息的拉闸跑路。

 

或许是因为大家对中心化交易所平时的各种“操作”和潜在风险有所提防。在2020年,包活币安、Coinbase在内的所有中心化交易所,访问量下降了10%。相对的,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访问量直线上升,甚至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访问量,较去年直接增长了43%。

 

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一片欢腾,可同样也是诞生于2020年的VDS去中心化交易所功能,其交易量好像并没有随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兴起而被一并拉升。

 

其中原因有二:

 

一则,因为多数去中心化交易所都能促成多种货币的交易对,但是VDS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只可以用Vollar来进行交易,所以其他货币的投资者,就会更偏向使用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。

 

二则,是因为现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使用者,有很大一部分是盯上了其流动性挖矿等薅羊毛功能。换句话说,他们可能并不是真心想交易,而只是想获取在交易过程中被奖励的DeFi代币。而VD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功能,并没有类似的货币奖励机制,那部分专注薅羊毛的用户,自然也就不会选择VDS。

 

DeFi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货币奖励机制,使交易者有利可图。但是同样的,因为用户获取代币的门槛过低,外加DeFi项目的低研发成本,等因素。可能会导致DeFi项目与代币都被滥发,这也使DeFi代币的市场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脆弱。也就有了现在市面上多数DeFi代币都会出现的,“开门红”后就开始价格走低,低一段时间后投资者们就开始投身下一个DeFi项目的情况。市面上这些去中心化的交易项目,很多都走向了一波流的结局。

 

此外,可能是由于想抢在别人前面抢占市场资源,许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DeFi项目都在竣工前,或是经历专业机构审查前就将产品投入市场。对应的,很多现在市面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Fi项目安全性都需要被打上问号。例如曾经红极一时的项目红薯,就因为未经审计的智能合约发现漏洞,而价格暴跌,接近归零,无数投资者也被迫为此买单。

 

相比较而言,VDS诞生于2019年,群组OTC功能也在2020年初就发布,经历了市场的考验;而且其也没有交易撸代币那一套规则。所以在这两个方面,就使得VD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功能,并不存在很多市面上DeFi去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那些隐患。但是同样的,VDS也很难在一众有利益诱惑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中杀出重围,吸引到那些只想获利不想交易的用户。

 

在现阶段而言,VD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更像是为VDS和Vollar服务的辅助工具,而不是引领VDS走向蓬勃未来的引路工具。换言之,虽说VDS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会促使Vollar价格的上涨。但是结合现实中浮躁向钱看的币圈来看,更有可能发生的是,Vollar的价格上涨,会成为VDS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的钥匙。而VDS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的大门被打开之后,也会反哺Vollar的币价,使其上涨的更加稳固且迅猛。

 

说到向钱看齐,现在VDS的2.0版本和全面开源正在准备中,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纰漏,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刺激市场的好时机。不是说2.0和开源会单方面的使VDS从此一飞冲天,可是这些,或成为燃爆烟花的导火索,为Vollar的价格上涨开一个好头,启动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内的,VDS生态中各项功能的活性,并彻底开启Vollar的上涨通道。

 

交易所们的车轮战仍在继续,究竟谁会笑到最后,我们拭目以待。

千里眼链讯致力打造垂直于币圈信息的专业资讯类门户网站。我们将每为您提供最新动态和资讯,为您深度解析项目逻辑。我们还将为您提供最新市场行情的专业剖析,助您实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,紧握财富脉搏和机遇。